●墨基爾(Burton G. Malkiel),<漫步華爾街>作者、普林斯頓大學教授,用略為有點學術味道的說法,道出下列看法:
「和積極管理型基金經理人相比,指數型基金創造的報酬率,經常高出將近兩個百分點。整體而言,積極管理型基金經理人不能長期創造高於大盤的總報酬率,因此一般而言,這種經理人的操作績效一定比指數型基金差,差距的多少就等於所有費用和交易成本的總和。」
「經驗確實顯示,買指數型基金的人得到的成果,可能超越一般基金經理人得到的成果;基金經理人的顧問費和投資組合周轉率居高不下,通常會使投資報酬降低。指數型基金是明智而有用的方法,你絕對不必花精神,付出的費用又最低,卻可以得到和大盤相等的報酬率。」
●聰明的巴菲特說:「股票投資人最大的敵人是費用和情緒。」
●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聞全(Andrew Lo):
羅聞全教授雖在《華爾街並不隨機》(Non-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)一書中,對投資人提出多種超越大盤的策略,但他自己卻「利用買進與持有指數型基金的方式投資」。
●我自認是徹徹底底的指數化信徒,當然認定指數型基金一定是必勝策略的核心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薩繆爾森博士於二00五年秋天,在對波士頓證券分析師協會(Boston Society of Security Analysts)演說時這樣說:
「柏格創設的第一檔指數型基金媲美車輪和字母的發明。我們每天生活中認為理所當然的車輪與字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而指數型基金也會經得起考驗。」